乐鱼体育官网投注:石化行业未来:以高端化差异化走出“内卷”困境
来源:乐鱼体育官网投注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21:13:01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谋篇布局之年,我国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越趋严峻复杂。近年来,我国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产能产量稳居世界首位,但面临国际市场低迷、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,“内卷式”竞争加剧,供过于求矛盾突出、产品价格持续下降,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.7%,2024年再降8.8%。
如何突破增长困境,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,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?在4月28日召开的2025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、会长李云鹏说,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,石化行业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,一是坚持创新驱动、调整优化产业体系,二是发展循环经济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三是推进智改数转、培育发展新动能。大会上,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探讨石化行业未来发展之路。本版整理部分观点以飨读者,敬请关注。
供过于求矛盾突出、产品价格持续下降,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.7%,2024年再降8.8%。行业亏损下的投资扩能仍十分积极,加剧了过剩、加大了风险。未来新建项目应以高端化、差异化为目标,优化下游产品结构、加快高端化延伸。
2024年,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盈利收入16.28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2.1%,但总利润7897.1亿元,比上年下降8.8%。其中,油气板块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1.5%和12.4%,但化工板块营收增长4.6%、利润下降6.4%,炼油板块亏损,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明显。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说,我国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产能产量稳居世界首位,但面临国际市场低迷、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,“内卷式”竞争加剧,供过于求矛盾突出、产品价格持续下降,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.7%,2024年再降8.8%。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5年重点预警行业与产品有:原油加工能力增长,产能利用率下降;丙烯产能扩张,产业链整体呈现供需失衡;烧碱盈利良好,耗氯产品效益低迷;纯碱开工率保持高位,效益大幅度地下跌;钛白粉产能增速放缓,出口面临反倾销;BDO(1,4-丁二醇)产能快速扩张,全行业亏损加剧;合成树脂产能迅速增加,市场风险增大;有机硅产能增长迅速,行业亏损经营;聚醚多元醇开工率低,利润一下子就下降;部分农药产品产能利用率低。
例如,2024年丙烯产能增长9.1%,产量增长12%,进口下降15.5%,需求增速不及供应,价格下滑,全行业呈亏损状态,且产能还将继续较快增长,目前拟在建项目38套,产能超过2000万吨/年。丙烯下游多数品种供应已饱和,2024年聚丙烯、环氧丙烷、丙烯腈均呈亏损状态。
再如,2024年合成树脂尼龙66产能增长达53.7%,且规划产能是现有产能的3倍,但未来实际消费增速不超过10%;ABS(丙烯腈-苯乙烯-丁二烯共聚物)产能增长18.9%,由于下游家电行业不景气,价格下行,2023、2024年全部是亏损销售,但未来新增产能仍较大。PBAT(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-己二酸丁二酯)方面,由于国内可降解塑料推广应用严重没有到达预期,PBAT供需出现严重失衡,2024年开工率不到20%,企业全面亏损。
一个有必要注意一下的现象是,行业亏损下的投资扩能仍十分积极。2019~2024年5年间全国有机硅产能增长达1.4倍,供应增长过快,价格持续下滑,大部分企业均亏损,但2025~2030年拟扩建单体项目仍很多,如全部建成投产,2030年产能将比2024年再增长1.5倍。聚醚多元醇2024年产能增长20%,开工率不到50%,但未来产能将再增长60%,开工率将长期低迷。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建议,对丙烯、环氧丙烷、聚氯乙烯、有机硅单体等高风险的石化化工产品应审慎投资,提高新建项目的工艺先进性、安全性、环保性,深入分析下游产品链及目标市场,科学评估项目综合竞争力,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集中投放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。未来新建项目应以高端化、差异化为目标,优化下游产品结构、加快高端化延伸,探索有特色、存在竞争力的高端化发展路径。重点推进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产品牌号及质量高端化升级,推进溶聚丁苯橡胶、稀土顺丁橡胶、低顺顺丁橡胶、卤化丁基橡胶等依赖进口的产品生产技术提升和产业化,满足国内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的需要。
同时,要加强绿色低碳发展投资。鼓励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投资和产业化项目建设,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提高先进生产力的比重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鼓励二氧化碳利用制高值化学品。支持现有产能的绿色低碳技术改造,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现有装置水平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减少污染物排放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支持新能源产业与石化产业耦合发展。
石化产品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被破坏,由成本推动为主变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。石油化学工业转型主要方向是:减油增化,成品油最小化;原料多元,引进轻烃原料;产品高端,提高附加值;产业集聚,建设炼化一体化大型基地。
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行政总监郑宝山说,要理性分析产能结构矛盾,区分不一样的情形多角度分析,准确研判产业盈利能力。近两年,原油价格高位震荡,平均价格在80美元/桶以上,石化产品价格与原油价格原来的相关系数在0.9以上,但这两年相关性被破坏,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,不再是成本推动型为主。目前,80美元/桶油价下乙烯价格与50美元/桶油价下乙烯价格相同,导致乙烯全行业亏损。
“十五五”是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关键阶段,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任务是:行业供给稳步优化,合理控制基础产品新增产能,全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;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,加快布局石化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;绿色水平持续提高,资源能源效率提升,污染物、碳排放强度下降;数智转型广泛深入,开展智能工厂建设;产业布局持续优化,持续推进园区化,东中西部均衡发展;争创世界一流企业。
面对成品油达峰,石油化学工业转型的主要方向是:减油增化,成品油最小化;原料多元,引进轻烃原料;产品高端,提高附加值;产业集聚,建设炼化一体化大型基地。
提高乙烯产业链竞争力,要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,利用新原料和新工艺路线实现原料低成本化,通过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下游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,通过装置规模大型化降低固定成本。
我国2023年PX(对二甲苯)、PTA(精对苯二甲酸)、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7%、80%、72%,是全球芳烃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。当前,全球人均纺织品消费量差异极大,仍有较大发展的潜在能力。从PX终端消费领域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来看,全球纺纱及服装制造产业总体经历了欧美向亚洲、拉美的迁移过程,在亚洲内部也经历了从日韩向中国再向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亚的逐步扩散进程。从供给侧分析,我国PX产业规模全球遥遥领先,未来仍将保持稳健发展;从需求侧看,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仍在不断的提高,居民终端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空间,随着国内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,国内纺织服装、包装材料等人均消费量仍将保持一定增长。综合上述因素,我国PX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化工新材料方面,2024年整体自给率81%,但高端聚烯烃仅49%、电子化学品72%。化工新材料供应短板原因:一是供应绝对短缺,生产技术门槛高,我国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,国外技术转移严格限制;二是产能释放不足,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低,只能生产中低端牌号,产品质量不足以满足需求,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,竞争力不强;三是应用技术薄弱,材料改性重视不够,市场推广受限,部分应用领域认证准入门槛高、时间长;四是关键原料制约,材料本身的合成工艺较成熟,技术易得,原料存在短缺隐患;五是市场推广不力,用于国防航天等特定用途的新材料目前用量小,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,民用后具有想象空间,但产品成本高,开发与推广投入大,风险高;六是替代没有到达预期,原料路线替代和材料体系替代市场预期前景好,但实际推广缓慢,成本高,且缺乏实质有效的政策支持。
绿色燃料包括绿醇、绿氨、绿色航煤等,发展的卡点:一是碳源供应与成本,生物质收集成本高,收储、处理、运输环节成本加成高,市场行情报价不稳定,质量难以保障,市场行情报价超过500元/吨,部分地区在700~1000元/吨;二是关键技术成熟度,技术基本成熟,产品质量基本可行,但技术水平存在优化提升空间;三是应用场景局限性,产业布局需最大限度地考虑运输条件,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;四是溢价市场成熟度,市场行情报价不确定性,生产企业缺乏议价权。
郑宝山说,石油和化工企业要充分分析行业吸引力和自身竞争力,识我之势、谋我之事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最终胜出。
催化裂化是炼油产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之一,未来原料将更重,产品以汽油和低碳烯烃为主,不出柴油,多产油浆,焦炭选择性不上升。可灵活调整汽油和低碳烯烃产率。应增加一套轻烃转化装置处理碳四到碳六的烃类。
我国炼油产能上限是10亿吨/年,燃油需求目前已达峰,原油加工量预计在2028年达到8亿吨的峰值,2040年开始下降,2050年后一下子就下降,2060年后原油加工量约3亿吨,大多数都用在生产化学品及材料。面对巨大的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压力,未来10年汽柴油减量和乙烯料需求量开始上涨如何匹配?用什么来弥补油品失去的终端市场?
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董事长、总经理、院长李明丰说,炼油业务的发展的新趋势,一是研发低成本炼油技术,包括组分炼油,其关键是通过分离优选原料分子;灵活炼油,如灵活催化裂化、灵活加氢裂化及轻烃转化;能源高效利用技术,如优化方案、装备等。二是油转化,如将直馏柴油做乙烯料,催化柴油做芳烃料,多产乙烯料、芳烃料的加氢裂化。三是油转特,如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及特种油,负极焦(软碳)、硬碳,增加沥青的原料品种、生产特种沥青等,稠环芳烃的利用单单依靠加氢裂化还不够。四是油品质量升级,研究国VII排放标准下的国VII汽柴油标准,根据标准变化研究炼油技术问题,如汽油干点变化、多环芳烃指标变化的影响等。五是使用低碳绿色原料,如利用废塑料生产再生塑料,利用生物质生产可持续燃料。六是各专业领域持续创新,包括催化裂化、重整、芳烃、加氢等。
催化裂化是炼油产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之一,所用原料包括蜡油、加氢渣油等,主产品有催化汽油、催化柴油、液化气,副产品有干气、油浆、焦炭等。催化裂化主要裂化的是烷烃、芳烃/环烷烃中的烷基侧链,以及环烷烃的开环,从分子结构看,更容易生产汽油和丙烯。
未来,汽柴油的消费量显著下降,乙烯、丙烯需求量还有增长空间,但丙烯当前产能已经过剩。在全面过剩情况下,催化工艺生产汽油有优势;随着丙烷价格上升,丙烷脱氢路径逐渐衰落,将逐步空出近29%产能,由重质油生产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艺有一定竞争力;催化工艺生产柴油没有竞争力;催化工艺生产乙烯没有成本优势。
从原料端看,未来催化裂化原料中减渣(含有较高硫、氮、金属等杂质的重质组分)比例大概率将增加。
从产品端看,催化干气中乙烯用作苯乙烯原料,但苯乙烯市场饱和,因此催化工艺多产乙烯毫无意义。如果打通流程,使催化干气去蒸汽裂解的后分离系统,则生产乙烯、乙烷价值很高。液化气和轻烃,能够最终靠转化装置生产汽油或乙烷、丙烷等,如果足够灵活,还可以在非临氢条件下,轻烃通过脱氢裂解生产乙烯、丙烯等。催化柴油在柴油生产方案中负面影响巨大,可以直接回炼或缩聚回炼生产焦炭和油浆,或者缩聚做低硫船燃、碳材料前驱体。催化油浆原来属于低价值副产品,现在能够适用于碳材料的原料、低硫船燃调配。
综上,李明丰认为,未来催化裂化的地位不会动摇。原料将更重,只经过选择性加氢脱金属,生产低金属催化裂化原料,不过度关注残炭。产品以汽油和低碳烯烃为主,不出柴油,多产油浆,焦炭选择性不上升。可灵活调整汽油和低碳烯烃产率。应增加一套轻烃转化装置处理碳四到碳六的烃类。
,乐鱼体育官网上一篇: 韩国三星SDI官宣量产4695型圆柱电池
下一篇: 全球船用燃料掀“生物热”